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信息详情
理论实践
嬗变的《沂蒙山小调》
2022-02-18

嬗变的《沂蒙山小调》

 

李亮亭 王金川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山小调》经久不衰、脍炙人口,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巍巍蒙山高,高耸入云端;滔滔沂水长,奔流入东海。八百里沂蒙山,钟灵毓秀;流经千余里的沂河水,绵延情长。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夷文化,熠熠生辉。

《沂蒙山小调》从诞生那天起,历经80年传唱,被一代代沂蒙人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小调激励着沂蒙人民保家卫国、艰苦奋斗;在新时代,沂蒙山小调鼓舞沂蒙人勇立潮头,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勇前进!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刚刚建立不久的沂蒙抗日根据地,日寇 “扫荡”不断,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时常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道会门——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1940年6月上旬,辗转于沂蒙山区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阮若珊,在蒙山脚下的费县白石屋村借助当地的花鼓调编写了歌曲《反对黄沙会》(《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此歌在反顽战役的政治攻势阶段,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军民斗志的重大作用,受到军地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听着这首歌,仅有400万人口的沂蒙山区,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00余万人参战支前,10多万先烈血洒疆场。出现了“最后一碗米送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的感人场面。涌现出大批模范人物和英雄事迹,有“谁第一个参军,俺就嫁给谁”的莒南县洙边村的漂亮姑娘梁怀玉;有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 张玉梅、伊廷珍、公方莲、伊淑英、杨桂英、冀贞兰;有用身体和门板搭起火线桥的李桂芳;有创办“战地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有用乳汁救活亲人八路军的红嫂明德英;有抚养八路军后代的尹德美等等。

新中国诞生后的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文艺创作骨干,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诞生!

这首富含沂蒙地域元素,旋律优美动听的小调,一经播出,迅速在沂蒙山区传唱开来,这首歌后经多位歌唱家的演唱,迅速传遍全国。尤其是土生土长的沂蒙山人每当唱起它,大家都会禁不住情思飞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浮想联翩。《沂蒙山小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融入到“沂蒙精神”之中,固化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你听,那丁丁当当的“节拍”——上世纪50年代末,在沂蒙山区的莒南县,勤劳勇敢的厉家寨人为改造恶劣的自然环境,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肩挑人抬、镐刨锨铲,创造了层层梯田,实现了粮食连年大丰收。

去年春天,到厉家寨采访,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善打文化牌的厉家寨人把刚刚摘下的注册“好例”牌的大樱桃,正在装载通往家门口不久的高铁。他们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一箱箱,一篮蓝装车,尽快让首都北京当天就能够吃上带着沂蒙山露珠的新鲜樱桃。

你听,那奔腾不息的“重音”——昔日没有一条通往下山之路的平邑县九间棚村。这个村世代居住在旧址为天然形成的长30米,深10米,高3米石棚里,他们刀耕火种,繁衍子孙,砌石为墙分为九室,故名九间棚。九间棚村四面悬崖,山高涧陡,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1984年,年轻的后生刘嘉坤带领村民勒紧腰带搞工程,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经过6年的开山凿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以九间棚为原型的电影《沂蒙山》在全国播映,更使九间棚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帜。村党支部连续被中央、省、市、县评为“先进党支部”、“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省级农业先进集体”等称号。

你听,那拥军不停步的“延长音”——在边疆,在海岛,在高原,到处都有新一代全国拥军模范朱呈镕的身影。她致富不忘子弟兵,传承沂蒙大地拥军支前的好传统。她有500多位“兵儿子”,19个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她都是在部队度过的,她被子弟兵亲切地称为“兵妈妈”。

你再听:那余音不断的“连音”——全国劳动模范,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王传喜,1999年担任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后,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把人均负债1000多元的落后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庄,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20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6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万元。

你再听:那动人心弦的“延长音”——隆隆车轮碾碎了千百年来沂蒙山人的旧梦。临沂是全国老少边穷率先实现了脱贫的老区,已经跻身全国二线城市。自2015年10月临沂车务段首趟“临满欧—临沂号”货物班列20日从临沂北站成功开出,把临沂同世界的距离联系在一起。临沂是中国第二大批发市场,有“南义乌北临沂”美誉,是中国江北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该班列为临沂市商城年增加货物吞吐量15万吨以上,创造就业岗位100余万个,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它对加速临沂市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漫步沂河边,这里有亚洲第一大橡皮大坝。沿河两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流奔腾不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初现规模。书法广场、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让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更加悦目。如果站在高高的电视塔上,俯视临沂市区,整个临沂尽收眼底。人们一定会惊叹于它的宏阔广大,高新气派,连连赞叹。如今的临沂,拥有着中国十佳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的美誉,穿城而过的波光粼粼的河水更使整座城市充满了灵动的气息……这些又成为创业没有“休止符”的最好注脚!

这千曲百折的合音,汇入了千人唱万人和的《沂蒙山小调》,正在1100余万沂蒙山人的齐声大合唱中,不断创新内容,刷新人们的眼球。富含东夷文化基因的沂蒙山父老乡亲正张开理想的翅膀,怀着强大的中国梦想,伴着时代的强音,奔驰在强国路上,必将弹凑出更加恢弘壮丽、震撼环宇的黄钟大吕!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