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信息详情
理论实践
孙锐:新时代人才事业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
2022-09-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人才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要求,大力提升人才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新阶段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打开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十年;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改革、系统推进的十年;是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影响深远的十年;是人才发展服务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更加紧密、成效卓著的十年。十年来,我国在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各尽其能、各展其才的发展环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制度突破,人才事业发展驶上快车道。当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人才大国,正蓄势以待、厚积薄发全力迈向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新征程。

 

将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等一系列重大判断和基本论断,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才强国战略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中心位置。

人才强国战略是通过推动人才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国家强盛目标的路径选择、总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我们党在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新部署,加快了我国人才工作战略转型和人才力量锻造提升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总牵引,把建成人才强国确立为2035年远景目标,指明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路径方向,突出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撬动点,点明了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以更大力度吸引集聚海外人才等一系列战略着力点,给出了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工作方法论,强化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战略保障和战略支撑。在此基础上,以八个坚持归纳凝练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基本内核,从而形成从人才工作实践创新到人才强国战略理论深化的发展循环,构建起一个思想深刻、逻辑清晰、构架完整、梯次递进、互为支撑的国家人才战略有机体系,赋予人才强国战略以新的灵魂和内涵,推动中国人才工作发展走上历史新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显著性变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落地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核心主线,我国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在众多行业领域中,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呈现出点、线、面结合的突破性发展势态,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巨大发展势能和动能,并以前所未有的人才发展、人才创新加速度,推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革。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发展呈现出三个突破性进展”“四个显著性变化一个全面性落地的特点。

三个突破性进展

一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颁布实施第一个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性文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并分解细化为具体任务,明确牵头责任部门,以激发人才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导向,围绕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随后,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改革措施30多项,制定配套政策文件140余项,各省区市出台改革政策700多项,打出了一套点上具有突破性、线上具有带动性的人才制度改革组合拳。通过这一改革历程,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发展得到进一步强化。人才评价、使用、流动和激励机制所涉及的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院士增选和管理制度改革以及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改革等取得重要突破,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自主权进一步下放,体现知识和创造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正在建立,人才分类评价、人才评价去四唯和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深入推进,27个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制定出台,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得到支持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得到健全强化,引导人才向基层边远贫困地区流动的工作力度显著增强,限制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体制壁垒正在被打破,一些人才关心的出国、科研经费使用等热点焦点问题得到研究解决。新时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国家战略需要,更加适应人才发展实际需求。

当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梯次扩展,一系列束缚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坚冰开始消融,人才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新一轮制度红利效应正在激发释放。笔者针对9000余位人才的相关调研显示,人才群体对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满意度达到61.5%,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72.6%;相比2011年相关满意度调查结果23.4%,数值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各类人才群体分别对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参与分配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实施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方式清理规范不合理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设的满意度水平达到57%64%之间,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当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仍处于密集突破势态,我国人才工作创新步入精细化、配套化、系统化的新轨道,构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体系迈出坚实步伐,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迈上历史新台阶。

二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引才用才格局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龙头,大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近悦远来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现重要历史性突破。2012年以来,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及配套法规中专设了人才签证类别,持续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相关政策体系,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来华工作许可两证整合,构建起外国人来华三类分类管理体系,制定实施人才引进指导目录,为地方重点引才项目提供统一化便利政策,持续提升中国绿卡含金量,海外引才配套体系优化提升。与此同时,地方层面也不断推动人才引进工作创新。例如:北京中关村首先开展了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制度试点,为外籍人才开通永居直通车,简化绿卡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上海自贸区先行探索外国专业人才自由执业制度改革,吸引优秀外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本地特定机构就业从业;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跨境专业资格互认探索,高度契合了港澳及外籍引进人才的现实需求。 

我国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再创新高。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集聚海外高层次专家人才近2万人,带动各地各部门集聚海外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10万人。科技部相关数据表明,2021年回国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首次超过100万人,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达118万张。这些人才很多来自发达国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研究水平居于国际前沿。这些海外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能源技术、材料装备、污染治理、药品安全等重要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创性成果,成为推动我国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人才回国(来华)发展,带动产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归国潮。科技部发布的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19年,回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420余万人。当前,我国正由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并呈现出广纳天下英才的人才加速集聚态势。

三是人才创新创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才政策工程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实际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在突破关键技术、引领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在高层次人才引领带动下,我国量子通信及组网、中微子震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超导长线、诱导多功能性干细胞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成果竞相涌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大飞机制造等一批前沿领域取得了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高速铁路、5G通信、新能源汽车、新冠疫苗等重大创新成果正在加速产业应用、领世界潮流之先。当前,我国一些学科领域已出现一批国际领军人物:科学家屠呦呦在2015年首获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薛其坤、陈宇翱、姚檀栋、王贻芳、郑永春等先后获得菲列兹·伦敦奖、菲涅尔奖、维加奖、布鲁诺·庞蒂科夫奖、卡尔·萨根奖等一系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也正在国际前沿领域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一批优秀创业人才创办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正源源不断涌现,其中华为在全球数字通信领域已经进入无人区,率先实现了超越世界一流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点上突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大疆、科大讯飞等也成长为世界级行业头部企业、领先企业,为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8990件,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其《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在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总数就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申请量总和。根据科睿唯安数据分析公司2021年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内地的上榜科学家达到935人,4年内所占比例翻了一番,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2022年日本国立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NISTEP)的研究报告提出,中国发表的论文和高质量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这意味着中国学术质量正在迎头赶上,对全球科学界的贡献不断增大。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形成了自己的人才优势,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数学、科研能力优异,高校影响力攀升以及新产品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同时,中国涌现出19个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和北京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三位。人才发展对科技创新、国家发展产生了巨大助力,根据最新的《中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12年的33.7%攀升至当前的超过36.8%,人才贡献率由2012年的29.8%提升到当前的超过34.5%,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作用日趋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前沿,在很多赛道的科研水平和创新创业水平正从跟跑向并跑、领跑大幅转变,并呈现加速追赶、加速上升势态。当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正节节攀升,人才优势正更多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

四个显著性变化

一是人才资源总量显著上升。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经达到2.2亿人,比2010年增长了1亿人,增幅达到83.3%。全国总工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6000万人。根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11234.1万人,继续居世界首位,截止到2019年年底,39岁以下科技人力资源占78.39%,人才年龄不断优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发布的《2018科学与工程指标》表明,中国科学与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在全球遥遥领先。目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工程师和产业人才队伍群体,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人才资源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经济活动实际参与率最高的国家。

二是人才队伍素质显著增强。当前,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从2010年的12.5%提高到2019年的21.2%,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专业技术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2010年的35.9%提高到2019年的48%,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超过了10%。与此同时,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了30%。来自科技部的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预计为562万人年,是2012年的1.7倍,稳居世界第1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由2012年的42.6人年预计提高到75.3人年,增幅达到76.8%。根据《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测算表明,我国科技研究人员总量已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其中两院院士共1600余人,中央和部门人才计划、基金项目入选者数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数十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矢志不渝地提高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取得了载入人类史册的历史性成就。当前,不论在培养优秀人才增量上,还是在人才队伍建设存量上,我国都形成了显著的国家竞争优势,这为建设人才强国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是人才开发和创新投入显著加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高人才开发投入规模,为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后劲。相关统计表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中央财政专门安排经费预算1066亿元,用于实施1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其中,省市两级普遍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人才工程专项经费,大部分省市区明确提出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在地方层面,江苏的双创计划、广东的珠江人才计划、山东的泰山学者等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部委人才工程一起,构建起了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带动各地各部门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健全起来。与此同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超过4万亿元。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更是得到显著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增长占全球总增长的30%以上。国家在人才投入、教育投入和创新投入方面的大幅增长,为推动全国人才事业跨越式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

四是人才创新创业和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关部门带头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带头研究人才战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广搭创新创业平台,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构建起了党委(党组)分层分类、广域覆盖的联系服务体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专家被选拔推荐到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担任重要职务,形成全党上下重视和支持专家、广大专家与党同心同德的良好局面。在中央层面人才工作带动下,各地立足当地实际,在签证居留、金融支持、财税优惠、股权激励、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探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人才改革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导作用,推出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举措。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的人才工作紧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通过引聚高端人才、扶持创新创业,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吸引了更多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报效祖国。让高层次人才干成事业、干好事业,成为当前各地优化人才环境的主旋律。当前,各类人才发展环境满意度显著提高,一个尊重人才、见贤思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一个全面性落地

一个全面性落地即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落地实现。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相关结论,至2017年年末,我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基本落地实现。在此基础上,2018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标志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从人才优先发展迈入人才引领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一是人才优先发展社会共识全面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是战略资源”“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扩大开放必先扩大人的对外开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被普遍接受和认同。更多的地方部门开始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把人才工作摆上了突出位置,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人才优先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二是人才优先发展顶层设计突出强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门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巩固和加强了人才优先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战略位置,各地各部门注重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中下好人才先手棋

三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体系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主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自贸区建设、军民融合、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我国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24字方针贯穿于人才战略实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中,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体系落地实现。

四是人才优先发展引领作用突出显现。各级地方部门人才工作紧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因地制宜、追求实效,通过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引聚高端人才,扶助创新创业,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迈向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人才工作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发展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在规模、质量和效能上不断迈上历史新台阶,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人才大国,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专门召开会议研讨中国人才工作,并将“rencai”列为专门词汇;2020年英国借鉴中国经验,在首相府成立跨部门的人才办公室Office for talent)。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才队伍大而不强的问题尚没有很好地解决。这里的主要是指人才原创力强、竞争力强、自我孕育能力强。这些都是未来一段时间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基于庞大的人才队伍基础,我们在培养杰出人才和世界一流人才方面正呈现出加速追赶态势。为此,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一系列战略布局,这意味着我国人强国战略进阶升级,进入夺标型战略实施的新阶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力求通过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种战略范式升级和转变,要求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够独立解决一系列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性课题,取得一系列01”的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科技攀登道路上能够实现重大台阶的自主迈进,这都要求中国人才发展要走入全球中心位置,实现国家人才发展动能、势能和感召力的量变到质变。

创新驱动需要人才引领和支撑。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因此,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要完成从重视人才规模、素质、数量向重视人才质量、能力、贡献的战略转变,进一步发挥人才队伍积累优势、人才工作基础优势和党管人才体制优势,在大规模集聚、使用全球一流人才智力,有效配置、利用国际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等方面达到甚至超越发达国家水平。这就要求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力争在培养、集聚和使用国际顶尖人才等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着眼于培育和集聚世界一流人才,锻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进一步在全球高层次人才数量、质量和全球占比上取得国际优势,创造更多一流人才自由涌现和发展的制度和环境土壤。其次,着力营造有利于一流人才做出一流业绩的大平台、大场景、大环境,提供更多重大问题解决场景、创新创造创业场景和人才价值显示场景,以发挥人才价值作用、赋能创新人才为导向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最后,围绕创新驱动导向的人才生态建设,打造世界级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发展增长级,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世界人才尖峰,通过对重点人才平台载体、重点人才集聚区域加压突破,带动产生人才乘数效应、聚变效应和链式反应,以生态极点上的爆发增长和增量突破带动全局大发展,为赢得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主动权、领导权奠定坚实基础。



注: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ZDA037)阶段性成果

 

编辑:刘晓婉

原文来源:人民论坛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