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事迹  >>  信息详情
会员风采
会员名录
会员事迹
疫情下的就业突围
2020-05-17

在广东打零工的杨尚志发现,今年的活不好找。往年临时工是干半个月休半个月,今年是做了这单就没有下一单,对还未出门的兄弟,他建议暂时别出门。“在家还能种地,吃饭多添双筷子,但出门没工作,笔笔都是钱。”暂住老乡出租屋的杨尚志打算再找一个月,找不到就回家。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的不仅是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广大中小微企业,更考验着就业市场的免疫系统。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劳务输入大省江苏、广东,劳务输出地重庆等地。调研发现,复工复产以来规模以上企业基本恢复产能,而本身免疫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并未完全熬过难关,正面临订单下滑、复工率低、招工难、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冲击。在企业复工难、农民工复岗难的叠加下,稳就业面临巨大考验。

  

  “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帮助它们渡过难关,是保市场主体的关键所在,更是就业乃民生之本的应有之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中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本身资金储备少、抗风险能力不足,疫情冲击更是让它们雪上加霜,这也直接影响广大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复工之难:无单可接与无工可返

  

  今年一季度,江苏徐州第三产业面临阵痛,劳动力蓄积能力明显下降。第三产业需求比重为43.21%,相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9、16.6个百分点,多数企业面临停摆、营收为零、各种硬性成本支出等挑战,吸纳劳动力速度放缓。求职者的表现也不乐观,进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各类求职人员共88044人次,同比减少26.08%,其中首次在徐州办理录用备案大学生就业人数减少超三成。

  

  徐州市人社局局长翟彩霞说,求职者出于安全考虑,叠加人员流动性的降低、线下招聘取消等因素,各项就业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就业市场供求活力明显不足。

  

  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外贸企业正遭受重创,也传导到就业市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下降11.4%,进口下降0.7%。相比高技术型外贸企业,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面临当前海外订单减少、增长乏力、库存积压、现金流不畅等棘手问题,影响了企业用工。

  

  只做国外市场的广东东莞美光眼镜制品有限公司,其下半年订单难以为继。该公司总经理杨雪锋告诉记者,往年1、2月海外客户会下单47万~52万副,目前公司有44万副订单,生产排期到6月底。但从3月中下旬起,几乎所有海外客户都暂停下单,工厂7月后的订单仍不明朗。“目前工厂缓产养工人,公司非生产线员工上四休三,生产线员工双休,并且控制加班。”杨雪锋说,3月初公司已申请稳岗补贴,但目前还未拿到。

  

  长远来看,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供应不足、上下游企业传导影响等,正成为多数中小微企业的致命伤。

  

  目前,东莞市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复工率达98%以上,产能恢复100%。“订单虽然增加,但持续供应面临挑战,关键的进口零部件若供应不足,会导致无米下锅。”公司销售副总张和胜并不乐观,由于电容件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已有工厂停工,全球贴片电容产能减少30%,现存材料只能撑到4月底。

  

  中小微企业复工之难引发连锁反应,以农民工为主的就业者首当其冲。有的企业陷入困顿,通过裁员、降薪等降低人力成本,很多农民工无工可返,甚至复工即失业。

  

  福建福州闽泉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根雕等工艺品的外贸型企业。疫情发生后,该公司与旗下一关联公司的对外出口订单被大量取消,损失订单价值上亿元。4月15日开始,两家企业共裁掉近七成员工。

  

  从长期来看,企业关停并转导致劳动者下岗,由此引发和加剧劳动报酬支付、劳动关系解除、工伤认定、社保待遇享受等一系列劳资纠纷,如处理不当,将会对就业形势等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政策指引,引导企业和劳动者及时采取协商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倡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这些扶持性政策一定程度上将缓和这一矛盾。

  

  在复工难的倒逼下,无工可返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江苏盐城外出务工人口104万,是苏北五市中流出人口最多的城市,而疫情让留乡就业人数快速增长。盐城市人社局副局长顾正钧说,从外出务工人员滞留情况看,滞留人数从2月19日17.95万人降至4月8日不到1万人,4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多位受访基层干部提醒,对于劳务输出地而言,如果大量务工人员返乡,本地就业岗位无力承接消化,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通过就业脱贫和特色养殖脱贫的劳动人员,受疫情冲击大,这部分人员基础薄弱,失业后重新返贫概率大。

  

秩序之变:供需双方展开创新自救

  

  危机倒逼创新,中小微企业和求职者应市场需求变化,重新寻找合适坐标,拓展新业务、打开新市场,逐步构建复工复产新秩序。

  

  因需而变、因时而动,主动拓展新业务,成为很多中小微企业复工后的先手棋。疫情发生以来,主要生产无纺布材料的广东东莞欣意医疗保健制品厂,顺应疫情防控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向,转型生产防护口罩。企业入选国家战疫物资生产商名单,这样一来,不仅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更让企业职工端牢饭碗。

  

  与此同时,受外部不确定性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内部市场,出口转内销成为解题关键。广东东莞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主动抓住电商直播风口,通过4000家门店协同参与,开展全国抗疫特惠直播活动,吸引受众约1.28亿人,8小时内订单过亿,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国内市场,保障企业可持续运转。

  

  与传统制造业、外贸企业不同,疫情之下的生鲜电商、直播卖货、线上教育、无人售货、线上办公等行业逆势增长,为处于发展困境的中小微企业、无工可返的农民工带来新的机遇。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海脐村,最近又多了一名网络主播。在四川打工的梁冠华,回村里做起了海鲜销售。“直播带货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强太多了,现在年轻人都愿意回来。”梁冠华说,只要粉丝量上来,月入上万是很常见的。

  

  海脐村村支书李加仕说,近几年电商发展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村,1100多户村民中有300多户搞起了电商,每年海鲜销售收入达20亿元。村里有几十名网红主播,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融入海鲜销售这条产业链。高峰时,直播带货卖空了连云港海鲜,还把整个胶东半岛的海鲜吸引到这里售卖,顺丰、京东在这兴建分拨中心。

  

  新机遇不仅带来新就业机会,还催生出新用工模式。当前,传统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劳动力过剩,逆势发展的行业却紧急缺工,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用工矛盾,共享员工成了解题关键。

  

  重庆海尔工业园复工时,返岗员工仅2872人,缺工近千人。重庆市江北区利用人力资源数据库,搭建用工平台,促成餐饮行业富余劳动力输送至海尔工业园,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实现跨行业人才共享。目前,该工业园与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重庆君豪大饭店等企业签订共享员工协议,园区岗位保障率已达100%。

  

  受访基层干部认为,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新秩序,体现了稳就业的两个重要逻辑。稳就业需做好两手准备,一手稳经济稳外贸,优化中小微企业产业结构,在危机中寻求新的机遇,扩大就业岗位;另一手做好劳动力承接,提高农民工等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效率,做好转岗安置,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突围之策:就业服务要精准下沉

  

  为对冲疫情影响,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恢复经营,取得一定成效。但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不了解企业实际困难,有的银行不了解企业融资需求,还有不少企业不了解政策和银行融资产品,导致政策落地遭遇最后一公里的尴尬。

  

  “政策落地过程中,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把微观困难解决与宏观调控更紧密结合,把扩大内需战略与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更紧密对接起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各地要花更大力气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实际难题,主动牵线搭桥、调查研究,适时对政策进行必要调整,支持企业积极自救和主动创新,通过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增加企业订单,带动企业生产形势持续回升向好。

  

  当前,点对点对接中小微企业,把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送到企业手里,精准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成为基层干部的硬任务。

  

  “全市干部和每个企业挂钩,像我都挂着几个企业。”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曹秀明说,宿迁开展了“四帮四送”行动,即:帮疫情防控、帮复产用工、帮生产融资、帮问题解决,送保障物资、送优惠政策、送政务服务、送关怀温暖。宿迁工业企业共有6920家,规上企业1721家,39.3万人在工业企业就业,其中外地员工3万多人,只占8%左右,主要吸收的还是宿迁本地人。

  

  在解决企业用工难方面,广东省通过市内调剂共享、省内对接挖潜、省际协作输入强化用工协调。市级层面,企业互助调剂、共享员工,调度员工超过10万人次;省内层面,新增引导8.9万名粤东西北地区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务工;省际层面,点对点组织返岗专车5963趟、专列73趟、专机5趟,输送25.1万名务工人员返粤返岗。

  

  稳住就业需求端的同时,也要关注供给端。当前,各地精准对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将就业服务下沉到村,把就业机会送到家门口。

  

  用工大市东莞市搭建了市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仅村一级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就有586个,切实把就业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行政镇村,农民工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同时,全市所有镇街都设有公共就业招聘点,企业可以免费在招聘点设摊招聘,员工也可以直接在招聘点找到工作。

  

  在这场就业突围战中,贫困劳动力成为重点关注群体,需采取一人一策的精准就业服务。重庆市通过手机APP采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扶贫帮扶干部入户帮助填写外出务工调查表,比如是否想出去打工,想在区县、市内还是市外打工,想从事什么职业等详细需求。目前,已实名登记40多万人,登记后7个工作日内,属地就业服务部门将与每名贫困劳动力点对点对接,提高岗位匹配度。

  

  同时,由于线下招聘会取消、人才中心关闭,重庆就业服务部门把招聘会搬到线上,顺利帮助顺丰快递重庆公司新招了1000多个快递小哥。对于技术能力薄弱、外出务工有难度的群体,重庆设置1.2万个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实行兜底保障。

  

  随着政策下沉、干部下沉、服务下沉,稳就业效应逐渐显现。广东省累计召开网络招聘会2482场,发布岗位328.3万个,帮助达成就业意向25.2万人,已为核心产业链企业新招员工超过14万人。同时,开展人力资源行业战疫公益联盟行动,服务求职人数31.5万人,求职培训19.1万人。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